关于陋室铭教学设计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,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陋室铭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于陋室铭教学设计1
教学目标
1.朗读、背诵《爱莲说》,把握词、语句,疏通文意。
2.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。
3.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,培养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良好的道德品质。
教学重点
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。
教学难点
理解文章的主旨。
课前准备
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。
课时安排
1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,培养兴趣,强化动机
1.欣赏莲花图片,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。
2.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,引出课本。“在古人笔下,莲花,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,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,或被赞为百美并陈、无私奉献的化身。对莲的喜爱,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。”
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,他写了一篇短文——《爱莲说》,虽然只有119个字,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(板书课题、作者)。
二、检查预习任务
1.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。
2.注音: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
3.口述课文大意,翻译下列句子
(1)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(2)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
(3)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。
(4)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(5)予谓菊,花之隐逸也。
(6)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
(7)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
(8)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三、疏通文意
方法:
(1)尽量译出每一个字;(2)补出省略成分;(3)通畅,准确。
然后每个“老师”(即学生)一句,先朗读,再口译,再解答“学生”(即老师)一两个问题。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。同时师生评判、讨论、辩误。
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:
(1)“予谓菊 ,花之隐逸者也”,判断句,翻译时加“是”字。其下面的“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”两句与此相同。
(2)“菊之爱”,宾语前置,译为“爱菊”。“莲之爱”、“牡丹之爱”与此相同。“何罪之有”、“惟利是图”也与此相同。
四、齐读课文,正音
教师指导语气、语调、停顿、快慢。
五、深入阅读,理解文旨
1.写“爱莲”,为什么写“爱菊”和“爱牡丹”?
明确:是衬托手法,其中,爱菊是正衬,爱牡丹是反衬。
2.莲花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…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”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?
明确: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,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。
3.作者将菊花、牡丹、莲花一一拟人,表达什么思想?
(1)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、追求富贵的世风。
(2)用具有高洁品格的“莲”自况,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,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。
六、拓展练习
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?为什么喜欢?请口述一篇“爱______说”,要求有思想,有知识,有文采。
七、朗读并背诵本文
八、布置作业
1.背诵,默写。
2.完成课后练习。
关于陋室铭教学设计2
目标
1、理解背诵;
2、学习骈句特点;
3、品析作者的情趣。
设想
以读为主线,分四块推进,促进语言的品味。
课时
1课时。
程序
一、导入
到庙山去的路上有一个标牌:“山不高而林深,水不深而澄清,城不大而洁净,人不多而文明。”这里的景:清新幽雅;这里的人:文明洁净。美不美?大家知道,它是仿照哪篇文章写的吗?对,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。学了这篇文章后,我们将学写自己的居室。
二、初读
感受语言:
1、齐读:注意字词句;
2、自读:找出写景、写人、写趣的句子
3、默读:《陋》中的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?
三、析读
领悟语言:
1、本文写句有一个特点:骈散结合,举一个例子。先请大家分读,然后分组对读,分工表演读。
2、“陋室”是何意?请从景、友、趣三方面证明它的陋?作者说它“不陋”,什么原因?请从“德馨”的角度证明它不陋?(品“上”、“入”;“有”、“无”;“无”、“无”)
3、你还能找到能证明作者德馨的句子吗?试分析(品:“在”,自喻)
四、背读
积累语言:
1、抄背背;
2、自由背、小组背诵、分角色;
3、背诵表演。
五、回读
运用语言:
1、回忆庙山路上标牌是仿照哪句话写的?
2、欣赏仿铭新作《教室铭》:
教室铭
“分不在高,及格就行;学不在深,作弊则灵。斯是教室,惟吾闲情。小说传得快,杂志翻得勤。琢磨下象棋,寻思看电影。可以打瞌睡,写家信。无书声之乱耳,无复习之苦心。虽非跳舞场,堪比游乐厅。心里云:混张文凭。”
3、请你也来仿一仿,写写你的居室看?
板书设计
陋室铭
刘禹锡
景:幽雅
惟吾德馨人:儒雅何陋之有
趣:高雅
关于陋室铭教学设计3
教学目的
1、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。
2、学习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。
教学重点
1、托物言志的写法。
2、“之”的用法。
教学难点
铭文的写作特点。
教学设想
1、安排一课时。
2、方法:诵读、讨论。
教学步骤
一、导入
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,例如,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,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,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。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,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。
二、初步感知课文
1、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?
──陋室。
2、“铭”是什么?
──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,后来成为一种文体,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。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“博约而温润”这句话来概括。博,指内容广博;约,指文辞简约,概括性极强;温,气度温和,从容不迫;润,语调柔顺。铭之所以有此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,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,还将传于后世。
3、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,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,极具音乐美,让我们齐声朗读,共同感受。
4、全班朗读课文。
三、整体把握课文
1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?
──陋室。
2、什么是陋室呢?
──室名,简陋的房子。
3、是谁给它起的名字?
──刘禹锡。
4、他是何许人也?
──唐朝的诗人、哲学家。
5、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,如“潇湘馆”“含芳阁”等,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“陋室”呢?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?请大家阅读课文,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。
──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如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6、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。
7、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,我想,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,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?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:
“陋室的……很……,你看……。”
四、深入品味课文
1、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?
──环境人物室中事。
2、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,他的房子是“陋”还是“不陋”?
──不陋。
3、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?请用原文来回答。
──惟吾德馨。
4、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“陋”还是“不陋”?
──当然“陋”。
5、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,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,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?
──高洁傲岸、安贫乐道之人。
6、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?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?
──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,表明陋室也具有“名”与“灵”的性质。
7、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”又是什么意思?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?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?
──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,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,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,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“惟吾德馨”,说明陋室不陋。
8、简要介绍作者作此文的背景。
──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。在宫中,宦官专废立之权,皇帝受制于家奴;在朝廷上,牛(牛僧孺)李(李德裕)两党互相倾轧不已,妒贤害能,任人唯亲。在这种情况下,官僚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,不以国事为念。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,却又无力回天,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,独善其身,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。
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,借此表达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、安贫乐道的情怀。
9、总结: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,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,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。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,形容其特征,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。
五、作业
1、背诵、默写全文。
2、课外欣赏仿作。
关于陋室铭教学设计4
教学目标
1、知识:继续掌握文言词汇,了解“铭”的特点。
2、技能: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。
3、情感: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、安贫乐道的情趣。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。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。
4、态度: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,客观的评价古人。
设计理念
张扬师生个性,强调朗读品味、渗透学法指导,重视合作讨论、渗透时代观念──与时俱进。
课时安排
1课时。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
1、读了《从三到万》这篇课文,我们知道提高文化修养,要做到四个“要”。让我们来回顾一下:
(学习要循序渐进;学习要谦虚谨慎;学习要重视老师的作用;学习要诊视问题,举一反三。)
2、今天,我们再来读一篇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文章,题目叫《陋室铭》。(板书课题)
3、简介作者、解题,揭示目标。
(介绍:表现文体的字:说、记、序、铭。/押韵──刨根问底: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,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。)
4、铭,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,主要目的`是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。本文是属于哪一种呢?(称述什么功德呢?让我们来读课文。)
二、初读课文,要求大声朗读,读正确、读流利,注意停顿
1、学生自由读。(回忆鲁迅少年读书时的情景,得出古人读书的重要方法──大声朗读。要求大声读──大声朗读)
2、指名读(注意正音、句读)。突出指导学生读好下列读音、句读。
3、让学生联想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中鲁迅的老师教学生读书的情景,使学生知道大声朗读是学习古文的方法。学生大声读课文。
4、范读。(突出古人读书的韵味,但不必做出古人读书的姿态。)
5、齐读。
三、理解课文内容,能粗译课文
1、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,理解句意,读懂课文。遇到疑难,互相讨论。时间:5分钟。(教师巡视,解决疑难。)
2、学生质疑,教师引导学生解决。
3、指名粗译课文(告诉学生: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,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,所以大家在翻译时,不求十分精确,只求大致理解。)
4、齐读课文,形成完整印象。
四、出示思考题,理解中心、写法
1、陋室,陋室,陋在何处?(看图画、看课文:不放过任何一个词──咬文嚼字)
(空间小、景致少、人来少、摆设少:从图画上看,房子确实很小,一个人坐着弹琴,室内就觉得拥挤,可见其小;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,只有“苔痕”、“草色”,可见其少;自古读书穷人就少,能成为鸿儒者,更少,另外“苔痕”都“上阶绿”了,更见来客少;室内陈设历历在目,其“少”一目了然。)
2、陋室,陋室,真的陋吗?(思维角度:主人、环境、客人、生活──换角度想:同样一篇文章,刚才读,读出陋室简陋,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。这不是自相矛盾,这需要换角度想。)
(讨论板书:人品高尚(德馨)、景色清幽、来人不俗、生活高雅)
3、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?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:陋室的状况吗?(联系点:“铭”这种文体的特点。)
⑴(陋室简陋狭小,陈设简单,确实简陋,而斯是陋室,有景可观,安静清幽,有鸿儒谈笑来往,可抚琴读书,无乐音乱耳,无公文劳累身心,因此,作者身在陋室,却不觉陋室之陋。
⑵联系“铭”这种文体,一是警戒自己,二是称述功德,。
(启发:抓助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“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”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”等句子,体会作者不愿追逐名利,光宗耀祖,扬名立万;不愿高官厚禄,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。)
中心意思: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,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,不求闻达、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。(板书:不慕荣利,不求闻达、安贫乐道)
⑶小结写法:托物言志(板书:托物言志)
4、齐读,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、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。
五、集体背诵
六、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
称颂的是:人品(不慕荣利、不求闻达、安贫乐道)是高尚的。
批评的是:逃避世俗,脱离劳动人民,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。不能与时俱进,不能抵制腐败,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(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)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,简直不能生存。
小结:阅读古人的作品,要择其善这而从制,岂不善而改之。因此,阅读古人的作品,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,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,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。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。
七、作业
1、课外练笔:
文章美不美,托物言志的写法妙不妙?仿《陋室铭》的文体,练习写一篇《铭》的文章,可写文言文,也可用现代文。还可以另写一篇文章,谈谈你对阅读古文的看法和体会等。
2、课内作业:
⑴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:
谈笑有鸿儒惟吾德馨
⑵解释下列带粗的词:
有仙则名()惟吾德馨()
斯是陋室()谈笑有鸿儒()
往来无白丁()无案牍之劳形()
⑶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()
A、山/不在高,有仙/则名。
B、谈笑/有鸿儒,往来/无白丁。
C、斯是/陋室,惟吾/德馨。
D、无/丝竹之乱耳,无/案牍之劳形。
⑷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()
A、《陋室铭》,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:陋室不陋,身居陋室,乐在其中。
B、《陋室铭》,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、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。
C、《陋室铭》,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,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,表达作者不慕荣利、不求闻达、安贫乐道的情操。
D、《陋室铭》,通过和诸葛亮、杨子云的居室的类比,表达了作者也想建功立业、不甘寂寞的愿望。
板书设计
人品高尚刨根问底
托物陋室景色清幽不陋大声朗读
来人不俗咬文嚼字
生活高雅换角度想
言志德馨: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